“重大的環境事件發生的時候媒體應該做什麼?”在北京大學近日舉辦的“地球公民傳媒(VI)——環保公開課”上,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向學生們拋出這個問題。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環境日我看到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傳播國家環境保護局每年例行發佈的環境報告,用的詞都是‘不容樂觀’,”敬一丹連續發問,“有多嚴峻,下一個地球日我們還會聽到多少壞消息?”
  敬一丹發現,在突發的環境事件面前,傳統媒體往往顯得反應“滯後”。
  敬一丹舉了個例子——PX項目現在在中國是過街老鼠,2009年在廈門,2011年在大連,2012年在寧波,屢屢受挫夭折,同一塊石頭絆倒了諸多地方政府。只要提到PX項目,老百姓就說“不”,進而發生各種各樣的抗議。“這期間媒體在做什麼?有做科普嗎?”
  相比於滯後,媒體的集體失語更令敬一丹擔憂。敬一丹至今記得多年前收到的觀眾來信——沒寫一個字,信封里就放了一篇文章的複印件,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失語”。
  而在媒體集體失語時,學生們卻開始紛紛發聲。PX項目遭遇百姓抗議時,清華大學化工專業學生率先在百度開展“詞條保衛戰”,用專業知識告訴大家PX項目是什麼。最熱鬧的時候,120小時不停刷新。“我很佩服他們,他們是在用科學說話,用常識說話,也是在用年輕人的責任說話。”敬一丹說。  (原標題:環保遭遇媒體集體失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h82vhjr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